3月6日,2019贵州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贵州省贵阳市商贸学校专家座谈会在贵州博士产业技术研究院会议室召开,贵州省贵阳市商贸学校名誉校长、贵州省财经工会主席、贵州财经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贵州博士产业技术研究院党支部书记、执行院长杨敢博士主持会议。

杨敢博士主持会议
贵州省职业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陈鸣,贵州省贵阳市商贸学校校长何兴明,贵州省贵阳市商贸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银行贵州省分行原常务副行长、贵州财经大学硕士生导师、贵州北科明升生命科技集团董事长张文明,贵州省贵阳市商贸学校校企合作委员会主任、原安顺市工信委党组成员、原安顺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副局长、贵州国信中审会计师事务所总经理王爱华及各位专家、企业家参加会议。

张文明董事长发言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贵州北科明升生命科技集团董事长张文明认为:大力夯实适应国家高质量发展的现代职业院校基础能力。紧紧围绕职业教育教书育人的本职功能和历史使命,系统提升教师队伍的师德师能师风,积极改革贵州省贵阳市商贸学校的人才评价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推进教师队伍分类专业化发展,不断消除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结构性矛盾;推进贵州省贵阳市商贸学校行政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大力提升贵州省贵阳市商贸学校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管理素养,积极总结示范贵州省贵阳市商贸学校建设以来的优秀经验,深入研究全球发展、国内改革和区域建设的新形势,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创新办学和育人的体制机制;大力提升贵州省贵阳市商贸学校一线教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继续推进贵州省贵阳市商贸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不断提升教师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师改变学科教育传统,充分掌握面向创新思维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能力,夯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实践基础,构建师生教学相长的核心专业素质积累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产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契合度;加强贵州省贵阳市商贸学校辅助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促进任课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提高贵州省贵阳市商贸学校安全保卫、后勤和医疗等教职工的专业服务意识与专业服务能力,保障贵州省贵阳市商贸学校内涵建设路径转型成功。

王兴华总经理发言
校企合作委员会主任、贵州国信中审会计师事务所总经理王爱华认为,加快建立适应国家高质量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产权制度。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形成,行业和教育、企业和学校的产权制度开始分化,校企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在当前进一步扩大开放和更深层次改革的背景下,要积极借鉴国营企业改制的经验,严格防控系统性风险,加快改革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的产权制度环境,激活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大力举办职业教育的潜力,从制度层面保障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合法权益和参与教育全过程的话语权,继续深化和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机制体制,进一步凸显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消除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矛盾。

贵州师范大学教授刘映良博士发言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贵州师范大学教授刘映良博士提出,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同属我国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他强调,中职学校以及行业企业,面对党和国家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经济社会改革开放出现的新变化、新需求,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从事职业教育的工作者应主动出谋略、出方案、出智慧,贵州省贵阳市商贸学校以及行业企业应协作谋划共同发展,以满足学生、家长、社会对高质量职业教育的需求,为推动我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贵州全面振兴作出贡献。

兼职法制副校长石仁均发言
兼职法制副校长、贵州省经济与法制建设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石仁均认为,要在建立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走在前,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建设现代化的校园安全环境。要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上走在前,深入实施法制教育。

贵州理工学院副教授王云海博士发言
贵阳学院研究员任健博士、贵州民族大学教授王德埙、贵州师范大学副教授何山博士、贵州理工学院副教授王云海博士、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心理卫生研究所副所长舒燕萍博士、贵州智慧产业园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忠文、贵州保恒建设集团董事长王保刚、贵州企顺欣集团董事长白先国、贵州智慧建筑科技集团董事长杜汶芊、贵州融汇天和投资集团董事长徐明、贵州省贵安互联网企业协会会长张星、贵州华庭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代诗华、贵州椿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安禹琦、贵州品上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韦朝顺、贵州智慧产业集团党政办副主任李晓、贵州省贵商研究院信息中心主任谢勇及贵州省贵阳市商贸学校十余名管理人员针对专业设置、校企合作、专业与产业对接、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培养高质量师资队伍、基础设施建设、学生就业质量、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建议及可行措施。

贵州省贵阳市商贸学校校长何兴明发言
贵州省贵阳市商贸学校校长何兴明说:弘扬“工匠精神”,提振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我们学校要培养一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建设制造强国,如果没有相应的职业教育和工匠群体,没有细节和品质的精神追求,根基就不会牢固。需要加强职业教育,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相结合、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广大劳动者相结合,通过职业教育培养一批大国工匠。贵州省贵阳市商贸学校应加强自身建设,从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入手,瞄准企业和社会需求开设新专业或调整专业设置,及时根据行业发展改善和优化教学模式。不断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构建适合学生成长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模式、考核标准和校企合作机制,使学生学到真本领,热爱所从事的行业。

贵州省职业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陈鸣总结讲话
贵州省职业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陈鸣在总结讲话时表示,这么多的教授、博士、企业家参与到一所民办中职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委员会来具体指导,在我省的所有民办中职学校中是第一次,让我们看到了民办中职的希望所在,今天大家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有各位专家企业家的具体指导,相信贵州省贵阳市商贸学校一定会越办越好,贵州省职业教育学会也愿意与贵州博士产业技术研究院、贵州省智慧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同合作探讨,在省内各中高职院校共同开展合作,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建立了中职、高职相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实现一体化、终身教育;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和多路径成才搭建了“立交桥”,提高了职业教育吸引力、竞争力,为企业及社会输送更多优质人才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他强调,贵州省贵阳市商贸学校力争把每位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爱国家,讲文明、守纪律,能吃苦、稳基层,实践动手能力强”的技术技能人才。何兴明校长要坚定不移的走好十余年实践探索出的“双主体四紧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将企业作为主体,共同肩负起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培养出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符合职业标准、拥有较强岗位能力的优秀技术技能型人才。
贵州省职业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陈鸣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职业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为职业教育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高等职业教育从无到有,成为对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独特贡献。比较2016年和2006年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职业教育体系升级趋势明显,总体规模稳定,外延发展进入瓶颈期,内涵建设正当其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从学校数量来看,高职(专科)院数增长18.5%,中等职业教育减少25.9%,职业初中数减少95.2%,应用技术大学诞生,标志着职业教育体系与产业经济协同升级的趋势更加明显;其二,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总数减少了24.2%,但在校生总数浮动不大,10年来仅增长2.1%,表明职业教育总体规模比较稳定,在人口老龄化和出生率下降两个要素的制约下,职业教育外延发展道路开始进入平台期;其三,教职工总数增长5.2%,专任教师增长16.0%,总生师比从15.9∶1下降到15.4∶1,专任教师生师比从20.3∶1下降到20.5∶1,表明教师队伍总体规模稳中略升,虽然距离18∶1甚至更低的生师比,仍然有很大的空间,但是限于教师编制数量和准入资格等要求,教师队伍数量短期内难以大幅提升。因此,仅从这10年的数据即可知道,职业教育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外延型发展,已经为转向质量型发展和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动能转换积累了深厚基础。
会议认为:就业并非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要适应市场需求和岗位标准,还要具备企业普遍看中的责任、敬业、诚信、友善、合作等综合职业素质,以及终身教育的发展理念。通过职业教育,学生不仅能满足就业需求,更需要在未来职业中发展自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既是职业教育改革的目的,也是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扎根本土打造“接地气”的职业教育,是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贵州省贵阳市商贸学校部分教师代表

贵州省贵安互联网企业协会会长张星发言

贵州融汇天和投资集团董事长徐明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