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智慧产业集团欢迎您!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互联网巨头的智慧城市“圈地战”开启
发布时间:2019-01-03  来源:未知   浏览次数:
未来智慧城市建设应以企业为主导

  本报记者 郭航报道
  前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多地进入暴雨模式,你是选择关注流传在网上的各种积水“段子”,还是明智冷静地在APP里查看实时积水情况?智慧城市这个概念听起来有点抽象,其实在不知不觉间,“互联网+”已经改变了大家的生活方式。

  按照通俗的定义,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

  近日,2016中国智慧城市年度论坛在北京举行。由于城市化水平的高速发展,今年智慧城市的受关注度远远超过往年。各级政府、各类企业都把大量精力放到了智慧城市上。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十三五”期间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广泛应用,推进新型城镇化、打造智慧城市。按照规划,到2020年,我国要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

  据了解,截至2015年9月,我国有超过500多个城市在建智慧城市或提出了相应规划,IT投资规模达2480亿元,年投资增长率达20.4%。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入高速发展,并在平安城市、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园区等多个领域涌现出海量的市场机会。

  有分析指出,围绕智慧城市中国经济将会发生改变,不仅可以完成升级换代,更能带动中国经济产业链生态的质变,因为智慧城市带动的是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政务、并使万物互联逐渐从想象变为现实。所以在智慧城市这样的背景下,有望撬动万亿级市场机会,为经济转型升级增添动力。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中心原主任、智慧城市联盟理事长李铁表示,伴随中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成为市民。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城镇人口将增加到9亿,会产生巨大的需求。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科技水平、创新水平不断提高,使城市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最新的科技产品和网络,所以在中国发展智慧城市,既和城市化水平有直接的关系,也和互联网、物联网的高度发展有直接的联系。

  企业布局大数据领域
  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分析支撑,而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核心一环,如何利用好大数据成为解决部分“城市病”的关键。

  互联网公司参与智慧城市的建设,主要是提供解决方案,比如深度整合底层系统、数据与服务平台以及相应入口等。这些都离不开云计算和大数据作支撑。

  在2016中国智慧城市年度论坛上,蚂蚁金服城市服务事业部总经理刘晓捷透露,支付宝将在全国发布支持地铁和公交支付的功能,这意味着突破目前移动支付场景里面“门槛最高的场景”,“未来用户拿着手机只要刷一刷,就直接可以进地铁、坐公交”。据了解,除了蚂蚁金服外,很多互联网大佬利用其自身大数据的优势争抢支付等基础领域。

  李铁认为,现在企业通过为客户服务拥有了覆盖面较广的数据源,这些数据源都是能对发展方向产生影响的第一手资料。相较于企业手头上丰富的大数据资源以及对大数据的重视程度,李铁认为,现在政府部门在大数据的应用这一块已经“落在下风”。

  “建设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坚持以提升公共服务效率为核心,通过进一步改进惠民服务,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和现代化的城市。这个目标离不开先进和创新技术的支撑,其中关键技术就是大数据。”作为第二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的参展方,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金电联行董事长兼总裁范晓忻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范晓忻指出,一个城市的管理和运营需要科学的决策,只有数据支撑才能保证智慧城市的真正运行。城市发展需要完成大数据的采集、处理、整合、共享、挖掘、分析和应用,通过了解城市运行情况与发展态势,才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正是由于看到了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相关企业也纷纷入主与智慧城市相关的大数据领域,特别是与金融相关的大数据,抢夺更为激烈。

  “在国家层面顶层设计的大力推动下,大数据已经成为中国实现简政放权、打造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手段,中国智慧城市的大数据市场将进入黄金发展时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学院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数据对于智慧城市的影响不言而喻,但这些数据又该如何获得?如此来看,政府部门开放数据就显得迫在眉睫。有分析指出,要想利用大数据建设智慧城市,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打破政府的数据壁垒,以更开放的姿态接纳数据供应决策。

  “要政务公开、构建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向社会公开。把政府的数据向其他部门开放、甚至向社会开放。不能让各个部门都视数据为自己的资源、资产和权力项目,而是要共享和交互产生效用。”针对大数据的获得,一位不愿意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智慧城市严重依赖于数据,如何通过改革来打破部门的数据分割现象,实现整合,并向社会服务,这是智慧城市改革的前提。”范晓忻分析道。

  华为全球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总经理周小红指出,数据开放对智慧城市建设有着重要影响。数据开放目前在欧美已经有了很好的应用,由政府牵头建一个数据开放的机制和平台后,大量的商业模式和新的平台会在上面蓬勃发展,形成一个良性的商业模式循环,这种循环将是智慧城市发展可持续的保证。

  企业为主导
  自智慧城市概念提出来之后,一直都是以政府牵头去引导和规划,企业则是根据具体的引导而去实际操作。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是以政府为主导还是企业为主导,也一直存有争议。

  李铁表示,在建设智慧城市方面,企业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政府,企业应该是主导,政府应该发挥各种政策平台的作用,来引导智慧城市企业的主导性作用。

  从国际经验看到,很多城市在智慧城市科技手段运用方面,企业所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政府,企业会利用各种科技手段,将创新用到极致,因为它有市场和利益的需求。所以我们知道互联网不是靠政府产生的,互联网产生于企业,产生于市场。所以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运用PPP方式来购买企业的服务,这才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正途。

  李铁强调,智慧城市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我们现在注意到很多城市政府更多地把智慧城市建立在一种政绩观的基础之上,我觉得这里会存在很大问题。“我们知道智慧城市所涉及的内容不仅仅是政府管理水平提高,更多的是关系到我们城市居民如何通过市场化程度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政府的公共服务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不是智慧城市的全部。”李铁说道。

  范海忻指出,强调智慧城市建设以企业为主导,发挥市场的作用。可以极大地激发企业去服务智慧城市的热情,同时也能加强企业间的交流与整合。企业过去习惯了“单打独斗”,现在跨界合作还有待加强。

  “不要以一家企业来制定某个城市的所谓智慧城市方案。因为它是无数个企业的整合。既包括IT产业,又包括房地产企业,跨界整合,利益分享是未来智慧城市发展的方向,最终要满足城市的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满足市场,带动内需。”有业内人士指出。

  基础设施建设瓶颈待破

  基础设施是承载智慧城市运行的重要载体,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不足的现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智慧城市的整体推进。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企业BG中国区副总裁杨萍也表示,这几年的智慧城市建设当中,应该说力度非常大,无论从国家政策层面,还是从现在政府的投入以及社会资本的投入,整个智慧城市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但是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在智慧城市建设当中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在智慧城市建设所涉及的各个环节,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层业务应用的开发、整个智慧城市的运营等,都存在着很多问题。

  在一个城市中,通常会有上千种不同的行业应用,这些应用往往使用不同的平台来建设,导致不同厂家建设的信息系统如何兼容成为老大难的问题。与此同时,现在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机房,独立的软硬件平台,如何改造这些机房,共用硬件能力和平台能力,也是当前智慧城市客户要考虑的问题。

  “智慧城市的建设有利于提高新型城镇化的质量,促进经济转型,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是支撑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石,其建设水平也会决定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因此建设智慧城市首先需要提升智慧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刘英指出。

  对于智慧城市未来的发展,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维森指出,智慧城市建设应当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运用效果,应当实现信息资源的协同共享,打破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以及各个部门的条块分割,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越来越多的城市希望应用新技术新方案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只有各个环节的企业在各自领域做好自己擅长的事情,积极创新,才能更好地推动智慧城市建设。